|
26-呼唤新型“门氏风格研究”(二)时间:2015-06-08 内容提要:“门氏风格研究”的历史走向:从“63种元素”到“110多种元素” 略举数例,便可显见:“门捷列夫周期系理论”的疆域一望无垠,至今没有人宣称走出了它的边界。 1 放射性元素的发现与“原子嬗变理论”的创立 (1)1898年7月、12月,法国化学家居里夫人等经过极其艰辛的努力,终于先后发现了两种具有放射性的新元素——钋和镭。镭的放射性比铀强200多万倍,不仅因“具有强大的贯穿本领,在医学和工业上都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而且,是最能显示放射性元素本质的研究经典。因而,不是其它众多的放射性元素,而是“钋与镭的发现动摇了几世纪以来学者们所信守的基本理论和全部已有的概念”,导致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就绝非偶然了!这也许就是科学研究的“高起点原则”的一次具体的经典展示。 因为上述贡献,本质上是化学家的居里夫人等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她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次获诺贝尔奖的人。) (2)更重要的是,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对“镭射气”进行的精密研究,直接导致了放射性元素的“原子嬗变理论”(——“放射性元素的原子自动发射射线和能量,衰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的创立,卢瑟福也因此而荣获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1919年,“他成功的证明了氮原子核,会被快速的阿尔法粒子撞击而分裂,并放出氧原子核,这个伟大的实验,使得卢瑟福成为第一个改变元素的人。” (3)“由于镭的发现所引起的一系列新思想对传统的物质结构观念所产生的革命性冲击,”再一次轰动了整个科学界;彭加勒1905年“把镭称为现代物理学的伟大革命家。”克鲁克斯尖锐地评论说:“十分之几克的镭就破坏了化学中的原子论,革新了物理学的基础,复活了炼金术的观念”,给某些面对“元素可变”的大量事实、仍趾高气扬宣扬“不变论”的元素观与自然观的化学家以沉重的打击,并“动摇了几世纪以来学者们所信守的基本理论和全部已有的概念。” 2 元素周期表92号元素铀之前全部成员的团圆 (1)直至1922年,元素周期表还有6个空格有待填补——序号是43、61、72、75、85、87。1922年底,用X射线谱方法,从锆矿中发现72号铪(证实了玻尔的周期系理论)、1925年又发现门捷列夫所预言的“类锰”——75号铼,1937年用能量约8百万电子伏特的重氢核轰击钼获得第一个人工制得的元素——43号锝(它的拉丁名称,正是从希腊文“人造”一词而来);1939年在铀裂变产物中首先发现87号钫,1940年首先用α粒子轰击铋获得85号砹,1945年从铀裂变的产物中首先分离出来61号钷。 (2)1945年,利用“核反应堆”实现的“可控铀核裂变”,不仅使钷在实验室里成功被人工制造出来,宣告了周期表中92种元素全部成员的团圆,而且宣告了原子能时代的到来!核能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与象征——“这好比希腊神话中的窃火神普罗米修斯,将天上的火种偷至人间,因而造福人类,成为远古文明的标志一样。” 3 人工合成超铀化学元素 (1)1951年,美国科学家麦克米伦和西博格,因第一个人工合成超铀化学元素:镎(93 号)、钚(94号)、镅(95号)、锔(96号)等超铀元素,而分获了诺贝尔化学奖金。 (2)尔后,人工合成原子量更重、合成难度更大的化学元素的科学家(例如以德国科学家彼得·安布鲁斯特为首的一个小组创造了从107到111号元素),却不能因此而获诺贝尔奖;究其原因,不是因为(或不仅是因为)这类十分难以人工合成的元素,除了作研究用之外不可能有任何用途,更因为它们只实现了从“人工合成超铀元素”到“新的人工合成超铀元素”的“量增长”。 显然,从“63种元素”到“110多种元素”,无疑是导致了一次又一次人类认识、科学进步与技术革命(乃至产业、经济等革命)的变革,但这些导致了种种巨大进步的元素的涌现,却皆未能走出“门捷列夫周期系理论”及其基石周期表的疆域,皆只是“在表上对号入座”——皆在周期律的预测之中、周期表的框架之内! 门捷列夫周期系理论预测功能,如此之彻底,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 (系列“报道性论文”之二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