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19-呼唤新型“序增长-量增长”

时间:2015-06-08     作者:时栗芳 春雨【原创】   阅读


内容提要:“序增长-量增长”研究的发展趋势:从“平面研究模式”到“立体研究模式”  

编者按:王克强先生在携新组建项目组踏上“引领之旅”征途并有所进步之际,不禁油然联想到武汉大学学院一级的领导对本项研究的破格支持——组建世界上第一个以“整合创新与创业”冠名的科研机构(黄顺基语),由此促成“珞珈首倡重合”;并始终坚持“实施主任负责制”,又和谐八方,在竞争极为激烈的关键时刻“送温暖”,为本项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经费与组织保障,特在此致以深深的敬意!

本报从本周起,连载他们的第三组“报道性论文”署名文章,进一步介绍“门广”中的应用实例——新一代“引领性科技”的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前两组论文(共18篇)提出:是否拥有新一代的“引领性科技”,乃是设计或建造新一代的“引领性产业群”,从而导致新一代的经济、社会“转型”之首要条件。

那么,我们沿着怎样的思路去探索、发现、展示新一代的“引领性科技”,或至少证明中国已在此项研究领域居于国际领先(甚至领军)地位,从而有资格、有资本引领“转型研究”(甚至引领新一代的“转型”)呢?

 在第三组论文中,我们试图初步展示中国在此项研究上的特色与特长。

1 从“序增长”与“量增长”谈起

   1)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有其“量增长”与“序增长”两种形态

所谓“序增长”,是发展过程中的“质变性增长”(亦可称“突破性发展”);所谓“量增长”,是指发展过程中的“量变性增长”(亦可称“饱和性发展”)。

例如,在“行”的领域,人类的重要发明——鞋、车与飞行器,导致的从“光脚”到“穿鞋”、从“行走”到“车马”、从“奔驰”到“飞翔”等革命性“创新”,都是“序增长”。

比较之下,从草鞋到布鞋、皮鞋等进展,仅是“量增长”;从手推车到马车、自行车、火车、汽车等进展,从螺旋桨飞机到喷气式飞机、航天飞机等进展,亦仅是“量增长”。

   2)“序增长”与“量增长”是相对的

古人类是光着脚板走路的。后来,有贤者发明“鞋”来保护脚、并保温;于是,众人仿效这一“序增长”,各种各样的鞋也就不断被制造出来。相对于草鞋,布鞋、皮鞋等是“序增长”;但因为它们并没有突破“穿鞋”和“用脚行走”的框架,所以相对于上述的“车”与“飞行器”等,就仅是“量增长”。

 2 “牛顿革命”是说明“序增长-量增长”现象与规律的经典

1)相对于牛顿理论(及其所导致的“牛顿理论革命”),电磁学、量子力学、爱因斯坦力学等理论的创立,皆是经典的“序增长”

 由“本系列‘报道性论文’之十八”(下简称“文十八”)等可见:

(1)随着科学的进展,电磁学、量子力学、爱因斯坦力学等纷纷另立门户,成为一座座堪与牛顿理论媲美的知识大厦——这些突破了牛顿理论框架的“革命性发展”,显然皆是“序增长”的经典。

 (2)迄今为止,牛顿理论仍在“饱和性发展”中——依据牛顿理论导出的小发明、小创造,仍层出不穷!但相对于上述的一系列“突破性发展”——电磁学、量子力学、爱因斯坦力学等理论,这类小发明、小创造,显然只是“量增长”。

2)相对于牛顿方法论(及其所导致的“牛顿方法论革命”),电磁学、量子力学、爱因斯坦力学等理论,却皆仅是“量增长”

  由“文十八”等还可见:

  (1)电动力学开“电气化”一代新风,它空前有力地推动了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转型”,其影响之大、之深、之远,皆不言而喻。但开创了史称“电气化时代”的标志性成果——麦克斯韦方程组,竟没有走出牛顿方法论的框架!

(2)20世纪初叶,爱因斯坦力学、量子力学等横空出世,打碎了人们“一度普遍认为牛顿力学已穷尽了物质世界的真理”的观念。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些革命性理论,却没有一个敢“革” 牛顿方法论的“命”。它们也同麦克斯韦及其理论一样,甘当此方法论知识王国的臣民!

由上可见,从方法论层面看,上列走出了牛顿理论框架的“序增长成果”,皆是牛顿方法论风格的延续——仅是牛顿方法论框架之内的“量增长成果”。

总之,“牛顿革命”导致了两个层面——理论层面的、方法论层面的“序增长-量增长”;后者的时空跨度、历史业绩与功绩皆是前者的N倍。不可混淆——不可等同视之,亦不可等闲视之!

 这样,我们就使“序增长-量增长”的研究,从“单层次的‘牛顿理论革命’平面模式”上升为“多层次的‘牛顿理论革命—方法论革命’立体模式”。

那么,这一研究模式的进展,将对我们初步展示中国在新一代的“引领性科技”研究上的特色与特长,有何帮助呢?

  (系列“报道性论文”之十九)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