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蔡甸种植大户吴新洲带动近百乡亲脱贫时间:2015-11-04 湖北兴农网讯 3年前,蔡甸区成功管委会新帮村村民吴新洲夫妇毅然决定举债17万元,包下50亩钢架大棚转型种植蔬菜。3年后的今天,吴新洲夫妇已发展成为拥有150亩钢架大棚和100亩露天地的蔬菜种植大户,一家人一年纯收入达15万元。在吴新洲夫妇的带动下,30来户乡亲开始跟着他转型种蔬菜,50多名乡亲到他的种植园务工。随着种植园规模的不断扩大,吴新洲预计近两年自己的蔬菜种植园可以帮助近百人脱贫。 举债转型做产业 2012年之前,吴新洲一家靠着自家12亩地种植棉花、玉米和水稻,年净收入仅万元,每年儿子上学的学费都要靠向朋友借钱周转。那时女儿出生不久,看着一双儿女嗷嗷待哺,吴新洲觉得光靠种粮棉油不是个办法,只有转变种植结构,种植效益高的农产品才能挣到钱,才能让一双儿女过上好日子。 但“隔行如隔山”,对蔬菜种植一窍不通的吴新洲却不敢贸然“出手”,他在搞蔬菜大棚多年的发小魏进平那儿考察许久,并在魏进平的帮助下借款17万元,包下50亩钢架大棚,种上了冬瓜和南瓜。让吴新洲没想到的是,自己不仅当年就收回了投资还了债,还挣了4万元。 看到了希望的吴新洲稳打稳扎,根据市场行情和自己的实力开始扩大生产,3年的时间逐步发展到拥有150亩钢架大棚和100亩露天田地,他还计划按照每年流转50—80亩地的速度扩大生产规模。随着吴新洲种植园规模的扩大,农忙时定期到来务工的乡亲就近50人,平均每人每年可增收3000多元。 外地取经带动乡亲转型 转型种植蔬菜除了资金,最重要的就是技术。吴新洲夫妇深知隔行如隔山,想要成功转型种好蔬菜就得不断的学习新技术。在管委会农办的帮助下,吴新洲夫妇多次到农广校培训,并且还于去年专门到武汉市农校进行了半个月全脱产的系统培训,费用全部由政府支付。 吴新洲介绍,管委会农办和区农业局经常组织专家到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用药、施肥和种植的短期培训。但是去年在市农校那次培训让自己对农业市场、农业经济和近几年的农业发展趋势有了一个系统认识。他说“虽然这些知识看起来对种田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但是开拓了我的思维,对我今后的发展规划和经营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 在自己学到技术后,吴新洲也会积极的向乡亲们推广科学种植。在吴新洲的带动下,现在有30多户乡亲转型,跟着他种植冬瓜和南瓜,并积极的向吴新洲学习种植技术。 让乡亲转型零风险 转型种植蔬菜农产品,销路是大问题。刚开始,乡亲们在跟着吴新洲转型的同时,又因为担心“种得出来,卖不出去”一直都不敢扩大种植规模。这种情况下,吴新洲想出了一个双赢的点子,就是为乡亲们提供优质种子,让乡亲们按照自己的要求种植冬瓜和南瓜,在结果后,自己按估算的产量,以一亩2000元价格向乡亲们“买断”。 吴新洲表示,由于自己有稳定的销售渠道,这种模式不仅可以解决自己现阶段产量不足的问题,也基本上可以使乡亲们在种植结构转型时没有风险。现在自己的经营方式还很粗放,以后的方向一定是向山东寿光那样发展精品蔬菜,这样才能产生更高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