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0多家企业聚首“互联网+三农”论坛时间:2015-06-10 襄阳农产品搭上互联网快车 传统农产品加工如何搭乘互联网快车?5日,市政府主办、市商务局等单位联合举办襄阳“互联网+三农”电商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400多家农产品、电商企业,探讨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电商转型之路。 三大电商平台 抢滩襄阳市场 5日,淘宝特色中国·襄阳馆举行开馆仪式,这是继1号店特产中国·襄阳馆和京东·襄阳馆之后,又一个展示襄阳农特产品的平台。 目前,全市已有40多家农业企业与这三大电商平台合作,向外界展示和推介襄阳土特产、旅游产品等,如葛根粉、金刚酥、孔明菜等200多种农特产品。 此外,襄阳本土电商企业,如菜米网、鲜管家也在近年来纷纷投入运营,襄阳与农特产品相关的电商平台像雨后春笋般越来越多。 搭上电商快车 产品走出大山 电商的兴起,为传统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转型机会,许多企业初尝甜头。 湖北亿龙源食品有限公司2011年开始探索电商,建立“淘味网”电商平台,从主营功能性糖到销售香菇、木耳、调味品等多种以“味”为主打的产品。经过3年发展,该企业电商板块网上年销售额已达到5000万元。 湖北中坪葛业开发有限公司,借助三大地方馆销售葛粉产品,最高一单销售额达到了10.1万元。该公司总经理赵礼敏表示,葛粉是绿色健康食品,但因渠道不畅,好东西只能藏在深山,电子商务平台让产品可以走出深山,走向世界。 网购冲击实体 转型迫在眉睫 互联网销售模式对传统销售模式的冲击,让许多农企压力山大,迫切需要转型。 卧龙神厨食品公司是一家生产锅巴、薯条等休闲食品的企业,产品主要通过经销商渠道,年销售额300万元。该公司负责人周晴说,去年公司销售额下降5%,今年上半年下降20%。网络营销对实体经济冲击非常明显,转变销售模式已成当务之急。 陶记金刚酥也以传统销售模式为主。该公司销售总监何灵说,参加论坛就是来取经的,借力电商平台,将产品卖得更远。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传统企业借力互联网平台,首先要转变发展思路,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才能找准方向,推进企业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