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

湖北宣恩“一村一品”产业兴

时间:2015-02-02     【原创】   阅读

 

  隆冬时节,天寒刺骨,但在湖北宣恩李家河镇歪尖坡、郭家坡两村,村民正在抓紧时间积极备土、挖窝,实施核桃造园,计划面积880亩。

  近年来,李家河镇坚定不移地调结构、兴产业,因地制宜实施“下种水果上种烟,畜牧、干果放中间,蔬菜上下齐发展”战略。全乡“果、烟、畜、菜”四大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生态特色产业种植面积达到5.5万亩,人均特色产业收入2500元。先后被州委、州政府授予“恩施州水果第一镇”、“恩施州十大特色农业乡镇”荣誉称号。

  以奖代补,引导特色产业发展

  唐建平是歪尖坡村的养殖大户,2014年该村实施整村推进,他申报了“4450”标准化养殖户名额,将原有的100个平方米猪栏扩大一倍,生猪存栏保持在200头以上,经过相关部门验收合格,确定给他家奖励5000元建设资金。

  近年来,李家河镇坚持对新建基地、果园管理、生猪养殖等发展,建立“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引导农民自觉发展。据统计,自“十二五”以来,全镇实行以奖代补在产业发展上投入建基地耕田、挖沟整地等前期项目资金近1000万元;利用扶贫开发资金发展“4450”模式标准化养殖户200余户,投入扶持资金近100万元。

  政策扶贫到位,农民发展积极性高涨。目前,全镇培育养殖大户50户,年养殖规模在1000头以上的特大户3个,形成以板栗园集镇为中心,向周边辐射的畜牧产业带。发挥毗邻来凤、咸丰和湖南龙山县城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大头菜、四季葱等蔬菜;依托重庆、武汉、长沙等客商发展以白萝卜、大白菜为主的错季节蔬菜,形成以上洞坪、青龙嘴、二虎寨、金陵寨村等为重点的蔬菜产业带。

  奖抚资金的合理利用,给该镇村民带来更大效益。据了解,受扶持村人均增收在1500元以上。

  精准扶贫,填补产业空白村

  入冬以来,歪尖坡、郭家坡村民抓住扶贫整村推进机遇,积极备土备肥,起垄挖窝,为计划的880亩核桃高标准移栽备战。结合冬季农业开发,老司城、塘坊等村的近1000亩老橘、柚园改造也正在抓紧整地、植苗。

  该镇在实施扶贫开发工作中,做到精准扶贫,因地制宜发展,突出专业村建设载体,重点发展无产业村的产业。

  近年来,该镇按照精准扶贫模式,将无产业的中部和部分偏远高山贫困村纳入整村推进重点实施,先后有头庄坪、茅坡等10个村结合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因地制宜扶持发展核桃、油茶、白柚等产业7200多亩,基本实现人平1亩的高效生态经济园。

  通过扶资金支持,“建设新果园、改造老果园、插缝补缺”等方式,全镇40个村相继得到政府扶持,按照“一村一品”村村建产业,基本实现人平1亩特色产业。目前,全镇建成人均面积1亩以上的特色产业专业村29个,其中水果产业专业村16个;以核桃为主的干果专业村6个;以上洞坪片区为主的重点烟叶产业带村7个。

  产企联营,农民吃下“定心丸”

  宣恩县富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李家河农产品加工车间,于2014年12月12日正式建成投入生产以来,对白柚实行清洗、分级、覆膜、包装等加工销售,现已销售7000吨,产值2100万元。富源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建成投入使用,使李家河的白柚价格一路上涨,由采摘时的每公斤2.4元卖到每公斤3元。

  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已签订1000亩白柚管种有机示范基地。

  为让农民吃上放心发展的定心丸,该镇还采取“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培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参与特色产业基地开发,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据该镇镇长明关祝介绍,全镇现发展专业合作社组织27个,其中农业专产业合作社14个,入社农户5000余户,管控基地近15000亩;有畜牧养殖业专业合作社10个,洪坤养殖专业合作自2011年成立以来,每后出栏生猪2000头以上。

  “为有效推动产业发展,全镇推行领导包片、干部分块包村制度。绩效考核做到‘业绩大小用发展说话、落实好坏用行动说话’。在全镇干部群众中形成人人谋发展、个个想发展、家家大发展的良好氛围。”镇党委书记唐刚如是说。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技术支持: 时代之光 | 管理登录
seo seo